小编在前面的内容中已经说了哦,孩子的不良行为是因为他在追求自我的满足感,在寻求归属感和价值感。他们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观念,他们认为感受就是事实,而并不能理解真实的事实,也无法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感受,于是出现了错误的目的表达(不良行为)。
德雷克斯将孩子的不良行为总结为以下四个方面:
(1)寻求过度关注的孩子:让父母围着自己团团转才觉得自己重要,并且做出一些无厘头的行为获得别人的关注。
(2)寻求权力的孩子:这类孩子觉得只有当他说了算,至少不能由他人对他发号施令时,他才有归属感。
(3)报复的孩子:这样子的孩子没有归属感,他认为既然我得不到归属,但我至少能让你同样受到伤害。他会采取一些破坏性的行为或语言来报复让他感觉受伤的人。
(4)自暴自弃的孩子:他们觉得自己不可能找到归属,所以直接放弃,但是内心又渴望有人能给予他一个归属。
家长应该主动的、正面的回应孩子,并且结合家长自己的情况做出相应的方针策略,比如家长有很强的掌控欲,那么这个时候家长要压制住自己的控制欲;家长易怒的话,一定告诉自己要冷静下来。然后根据孩子的行为,再结合下面的目的错误表来分析孩子的真正目的是什么?孩子需要父母怎样的帮助。
寻求过度关注。 | |
家长或老师的反应: | 心烦;恼怒;着急;愧疚。 |
想采取的行动: | 提醒;哄劝;替孩子做他已经会做的事。 |
孩子的回应: | 暂停片刻,很快回到老样子,或换成另一种打扰人的行为。 |
孩子行为背后的信念: | 只有在得到你的关注时,我才有归属感。 |
家长或老师主动的、鼓励性的回应: | 把孩子引向建设性行为。给孩子一个对大人有帮助的任务,比如给一个秒表,帮打电话的你计时。做孩子意想不到的事。一个温暖的拥抱常常有用。设置特别时光,定期陪孩子。约定一些天言信号。避免给孩子特别服侍。给孩子安表达你对他的信任。不管孩子的行为,关切地把手放在他肩膀上。彼此愉快时,花时间训练孩子。闭上嘴,采取行动。停止哄劝,站起来,拉住孩子的手,带她去洗漱间刷牙,挠挠她的咯吱窝。说出你的爱和关怀。 |
寻求权力 | |
家长或老师的反应: | 被激怒;受到挑战;受到威胁;被击败。 |
想采取的行动: | 应战;投降;希望自己正确。 |
孩子的回应: | 变本加厉;屈从而内心不服;觉得自己赢了;消极对抗。 |
孩子行为背后的信念: | 只有当我说了算时,我才有归属感。 |
家长或老师主动的、鼓励性的回应: | 从权力之争中退出来,让双方都有时间冷静,然后再按照下面的一项或几项去做。承认你不能强迫孩子做任何事,并请孩子帮助你一起找到对彼此都有用的解决方案。用“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”。随后开个一对一的解决问题的小会。引导孩子建设性地使用他们的权力。让孩子参与问题的解决。决定你自己做什么,而不是试图让孩子做什么。(等大家都准备好以后,继续讲课。)设定特别时光。让孩子参与建立日常惯例。提供有限制的选择。让孩子把他们的问题放到家庭会议,或班会的议程上。说出你的爱和关怀。 |
报复 | |
家长或老师的反应: | 伤害;失望;难以置信;憎恶。 |
想采取的行动: | 反击;以牙还牙;心想“你怎么能这样对我”。 |
孩子的回应: | 反击;伤害别人;毁坏东西;以牙还牙;行为升级,或换另一种武器。 |
孩子行为背后的信念: | 我得不到归属,但至少能让你同样受到伤害。
|
家长或老师主动的、鼓励性的回应: | 不要还击,要从报复循环中退出来。保持友善的态度,等孩子冷静下来。猜测孩子因为什么受伤,表达同情和理解。坦诚地告诉孩子你的感 受。反射式倾听,启发式提问。“你看起来很伤心。能告诉我发生什么了吗?”如果你造成了伤害,用矫正错误的3R. |
自暴自弃 | |
家长或老师的反应: | 绝望;无望;无助;无能无力。 |
想采取的行动: | 放弃;替孩子做;过度帮助。 |
孩子的回应: | 更加退避;消极;毫无改进;毫无响应。 |
孩子行为背后的信念: | 不要放弃我,请给我一点鼓励、肯定。 |
家长或老师主动的、鼓励性的回应: | 花时练孩子,把事情细分到能体验成功的简单。骤。向孩子演示他可以照做的小步骤。安排一些小成功。肯定孩子的任何积极努力,无论多么微小。放弃你对孩子的任何完美主义的期待。关注孩子的优势。不要放弃。
|
希望家长通过小编的两篇文章,能对孩子的“不良行为”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和处理方式。